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理论发展和实践成果,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宏阔战略视野和深邃历史洞察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强化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赓续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初心使命,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甘肃“三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四强”行动,不断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不断谱写新时代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新篇章。
锚定党建引领“航向标”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优势。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根”铸“魂”,深入推进“党建领航”工程,研究制定专门实施意见,细化工作任务,建立清单台账,逐项细化抓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用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解决政策性银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全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全面加强。
优化基层组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推进新时代党员活动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微光行动”和“两岗”创设,建立党建与业务高质量发展融合督导帮扶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行”工程,组建青年50人论坛,成立4支党员攻坚队常态化深入市州和县区强化金融服务,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强化文化引领。认真落实农发行核心文化理念和廉洁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风险合规文化四个“子文化”,研究制定新时代深入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实施意见和加强文化引领70条措施。“文化铸魂”工程调研课题获得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研究成果三等奖。
抓党建最终是为了促发展。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紧紧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把握高质量发展“六要素”,紧扣服务乡村振兴“六大领域”和“四个银行”品牌,建立“党建 ”贷款、存款、质量、绩效“四合一”机制,强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组织精健化“三精”管理,结合甘肃实际全力做好“粮水路地城业绿”七篇文章。2023年以来,全行累放贷款475亿元,余额净增24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以上。
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又到一年春忙时。
当前,全省各地从南到北、由东向西,一幅幅忙碌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春潮涌动的陇原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走进陇西县首阳镇的甘肃陇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货架上各类春耕备耕物资码放整齐,货量充足,不时有农户前来咨询购买。在距其不到三十公里的文峰镇,天刚蒙蒙亮,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陇西分公司就已开门营业。据仓储部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储备氮肥、磷肥、复合肥等化肥40多类近2万吨,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农资充足供应。
据了解,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供销系统农资龙头企业,承担着全省近四分之一农资化肥的供应保障任务。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从2023年冬季就与企业紧密对接,指定专人上门服务,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投放的3亿元贷款有效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只是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支持春耕备耕生产的一个缩影。为了不误农时,该行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在2023年10月就启动了春耕备耕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已投放种子、化肥农资、农地等贷款30.96亿元,为陇原大地的春耕施足了政策性金融“底肥”。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十四五”增储任务,及时足额保障四级储备增储及轮换资金供应,充分发挥收储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积极支持涉粮央企、省属国企开展市场化购销业务,支持跨区域粮食余缺调剂,着力扩大市场化份额。大力支持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方位推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和仓储物流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持续做大“粮食银行”品牌。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粮棉油贷款165亿元,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二。
守护一泓百姓“幸福水”
甘肃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低且分布不均,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区域之一。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以打造“水利银行”品牌为抓手,打出了一套供水、调水、水生态治理金融服务“组合拳”。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全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黄河河道治理、污水处理、节水排水等领域支持力度,让“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2023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黄河生态保护贷款218.56亿元,余额位居全国农发行第二位。
让群众吃上“放心”水、“幸福”水,是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服务保障民生的重点。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目前甘肃投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受益群众最多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让这一惠民工程尽早造福沿线居民,该行坚持投贷联动,投放资金近12亿元,全力保障工程顺利建设。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打通农业灌溉的“毛细血管”,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支持农田灌溉、田间水利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以来,投放的水利建设贷款直接支持农业灌溉面积超过112万亩。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479.1亿元、水利建设贷款80亿元,有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畅通农村发展“共富路”
一路通则百业兴。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全力做好“路”的文章,以政策性金融助力打通甘肃农村交通“大动脉”,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位于岷山北麓的木寨岭,海拔3200米,是漳河与洮河的分水岭,更是甘肃向南通行、进入四川的必经之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木寨岭一度成为周边群众安全出行的“拦路虎”。
为了让群众出行更有体验感,全长15.2公里的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项目列入日程。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投放20多亿元政策性金融资金积极支持该项目。该项目在克服被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后,已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通车。
该项目建成运营后,木寨岭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压缩至12分钟,极大改善了沿途老百姓的出行条件。该项目还辐射带动沿线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周边群众提供收费、管理养护等用工岗位674个,间接带动18.26万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与此同时,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抓大不放小,不仅大力支持带农效应明显的强农惠农高速公路项目,而且还支持打通农村“断头路”。在会宁县,该行投放贷款1亿元,支持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会宁红色驿站项目完成建设,成为甘肃建成投运的首个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既方便了会宁革命老区群众出行,也为地方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农村公路贷款98.9亿元,助力陇原乡村全面铺就“民生路、产业路、振兴路”。
打造助农增收“高产地”
耕地是农业的命根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着力打造“农地银行”品牌,大力支持把收成不稳定的“望天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地”。
初春三月,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进入兰州新区秦川镇邓家沟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田地、纵横交错的机耕路和整齐划一的灌溉管网。这一项目是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支持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代表。通过投放2.7亿元低利率、长期限的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将原有近2000亩基本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同时对之前国有未利用地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把新增的近5000亩耕地全部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昔日的低效地变成了集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田。
金塔县是河西走廊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走进西坝镇共和村,放眼望去,往日一道道的老沟渠变成了标准化的现代新沟渠,一块块零散的土地变成了连片的沃野良田。
“渠、路都新修整了,土地由小田变为大田。整改出这么好的土地,我种粮的信心更大了。”一位当地农户说。
2023年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推广“高标准农田 土地综合整治”“农地 产业导入”等模式,累计投放农地贷款90.16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70万亩,全力推进“粮田”变“良田”。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全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创新采取“高标准农田 玉米制种基地”模式,投放4.25亿元农业科技贷款,对临泽县21万亩玉米制种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改造,推动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
为更好服务打好种业翻身仗,该行积极向总行汇报,于去年成功发行首单30亿元支持甘肃种业发展主题债券,全力支持甘肃打造“种业高地”。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农地贷款194亿元,助力盘活农村低质低效土地,推进乡村沃土焕发蓬勃生机。
建设美丽幸福“宜居城”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全力服务强县域行动,统筹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助力加快补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23年以来,投放贷款218.56亿元支持县域重大民生项目建设,让城乡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全县30%的人口居住在高半山区。对此,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投放4亿元贷款支持该县生态搬迁项目建设,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23年以来,该行审批贷款31.9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10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建设,让深山区群众“搬”来了好日子。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研究制定服务陇原“千万工程”的30条实施意见,全力助推陇原乡村全面振兴。
张掖是甘肃省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市。农发行甘肃省分行联合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打造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全省乡村振兴的试验田、示范区。2023年,该行累计向张掖投放贷款38亿元,贷款净增额占到全市的近三分之一。
在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的支持下,甘州区深入实施“八改”工程,着力打造“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田园乡村,乡村建设呈现出“百村示范、全域和美”的新格局。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366亿元助力强省会行动,投放贷款1078亿元支持强县域行动。
振兴富民兴陇“大农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依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甘味”品牌走出去,打造现代农业新格局。
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是临夏打造的现代特色产业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项目,年产值可达1.8亿元,为周边地区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有137名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年均收入4.5万元。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主动靠前服务,组成工作专班,通过政银企反复沟通,采用“国有企业强强联合 民营经济助力发展 脱贫群众多维度参与”的模式,让脱贫群众也参与享受产业发展红利,以政策性金融助力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静宁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依托静宁县特色资源禀赋,累放贷款1.82亿元,探索构建从生产端的种植到销售端的冷链、储运、包装全产业链信贷支持,助力“静宁苹果”打响“甘味”金字招牌,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发放产业贷款285亿元,有力支持了“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近380万人增收,在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评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一。眼下火热的天水“麻辣烫”灵魂食材中,都能找到该行信贷支持的影子。
绘就乡村振兴“生态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依托甘肃生态功能定位,出台“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每年印发年度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方案,申领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居全国农发行和全省金融机构首位,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量、增幅均居全国农发行第一,以实际行动全力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被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环绕。如何治理沙漠、变沙为宝,是当地的一件大事。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紧盯“双碳”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批准贷款7.68亿元支持当地某新能源企业实施“光伏 治沙 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实现了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板下变绿洲,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节约标准煤10.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77万吨,完成流沙治理6488亩,沙障保存率达到85%以上。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吸纳周边20名脱贫人口就近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
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九个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立足国家创新试点要求,率先拓展绿色信贷业务,实现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多笔绿色贷款投放,全力支持打造绿色金融西部样板。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兰州新区投放绿色贷款147.4亿元,余额134亿元,占兰州新区绿色贷款总额的50.7%。
2023年,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绿色贷款181.73亿元,余额增幅达31.26%,“农发行‘支持甘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债券成功发行”入选甘肃省2023年十大财经事件。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甘肃实际全力做好“粮水路地城业绿”七篇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文章搜索